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富士山驚險登山記

富士山驚險登山記

愈來愈多人旅遊時不單會吃喝玩樂,更會加插一些高難度挑戰,如攀登高山、深海潛水、參加海外馬拉松或單車旅遊等等,其中登上日本富士山之癲,是不少行山發燒友夢寐以求的目標。然而今年7月富士山開山後,不到半個月已有五人死亡,當中更有港人遇難。雖然不少旅遊保都會涵蓋海外運動,包括高山遠足,但要留意有條款限制。

近日接二連三看到有人攀登富士山遇難的新聞,筆者看到後也深表惋惜。其中首名遇難人士為香港公務員,所以消息特別觸動港人心靈,另有一名港人出現低溫症,幸獲其他登山客及時搶救,最終保住性命,翌日仍可自行落山。

事後有人怪責登富士山的人不自量力,但從一名有份協助救援低溫症男子的香港登山領隊口中知道,傷者裝備完善,而且有計劃好行程,只是當日天氣在短短兩小時內急劇轉壞,傷者又剛好抽筋趕不切到山屋暫避,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事故,實在是始料不及的意外,

富士山天氣難料

確實,攀登高山最難以預料就是天氣狀況,就算山腳陽光普照,山上可以滿佈濃霧及刮起超級大風。而且溫差極大,在7月至8月的炎夏時間,地面溫度逾30度,山頂的溫度可以是零度。還有就是高海拔之下,要慎防出現高山症。

尤其是富士山出名天氣陰晴不定,記得12年前筆者第一次計劃去富士山,最終因為打風而取消登山,結果轉了去箱根浸溫泉。五年之後,約朋友再戰富士山,用三日兩夜攻頂,第一日至吉田線七合目約3000米的山屋時,只是微雨,抵山屋前更可看到藍天及雲海。

豈料第二天往3700米的山屋時,早上全程落大雨,到山頂時雖然停雨,但極度大風,幸好大家裝備做足保暖及防水措施,故未有人有高山症或低溫症。

到第三天早上,天氣更差,風大得基乎連人也吹得走,我們一行人雖然取消了登劍峰的攻頂行程,但也無法按原定計劃走回頭路下山,現場有些富行山經驗的人士建議改道由富士宮線下山,認為這是最安全的途徑,我們言計聽從,並小心翼翼地下山,感恩所有人當日都安全下山,而下山後半段已經放晴,而下山後回程返旅館途上,我們更看到萬里無雲、完整的富士山景色,很難想那天早上我還在跟惡劣天氣博鬥,深恐一個不留神被吹倒下山。

事實上,我和同行朋友都有行高山的經驗,大家曾攀登過逾4000米的馬來西亞神山、台灣第二高峰逾3800米的雪山,還有尼泊爾的安娜普納基地營(ABC)高山路線,但對於當日行富士山的驚險情況也猶有餘悸,可見攀登高山除了要有充足準備,還要有三分運氣。

話雖如此,但大家登高山也絕不能輕率,事前必需操好體能及準備好登山裝備,如此才能在惡劣天氣下才可降低出事率。

登逾5000米 旅遊保未必保

目前大部分的旅遊保都會保障海外運動,但一般會有條款限制,例如攀登高山要在海拔5000米以下,近年不少人愛登珠穆朗瑪峰,珠峰海拔逾8800米,即使是珠峰營地也逾5000米,留意此類高山便不在旅遊保範圍內。

另外有些旅遊保會列明40米以下的潛水、職業性運動、使用極度體力、於極端環境下進行、需使用特別器材或工具的活動,會在不保事項內。即是如果有些活動是在沙漠、冰川等極地進行,又或是攀岩,參加有獎金的馬拉松比賽等等,這些都有機會不在保障範圍內,或需要向保險公司獨立投保。

富士山最高只是3776米,理論上仍在保障範圍內,但若然在預知天氣不佳時仍強行上山,反而有機會構成「極端環境下進行活動」,如果出事保險公司也未必會受理,大家必需留意。

記著,大家旅行無非想開開心心,若然天氣或身體情況都不許可,切忌強行攀登高山,凡事都要安全為上。

Comments are closed.

Mission News Theme by Compete Them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