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魷魚遊戲的理財哲學

韓國《魷魚遊戲》大熱,一時間網上都充斥了大量相關的話題,包括劇透文章、P圖、商品等等。當中也有不少人生哲學,因為劇情是關於社會貧富懸殊的話題,大大引起社會共鳴,其中主角們的理財態度,都值得我們反思。今次我又來湊湊熱鬧,和大家一起講下理財觀。(內含劇透)

 

1. 腳踏實地 勿寄望賭博賺錢

劇中幾乎所有參賽者,都是因為錢才會願意參加這個死亡遊戲。要錢的理由人人不同,有人是生活逼人急需要錢,有人則是欠下巨債,而主角成奇勳是一個切切實實不懂理財的人,犯了所有理財大忌。

當他失業後不是積極找另一份工開源,而是沉迷賭博,寄望運氣能帶給他收入,結果反而欠下巨債,沒有收入還要向母親要錢度日,被追債時還要反問追債人借錢,以債養債,最後婚姻破裂,母親更因為沒錢醫病離世,成為人生悲劇。

假如男主角一開始能夠腳踏實地找一份工作,然後量入為出,肯儲蓄做一些現金儲備,不借錢,雖說不上能大富大貴,但亦不致於陷於赤貧。

 

2. 投資要控制風險 勿過度槓桿

劇中很多參賽者都是欠下債務,然後坊間就很多文章叫人不要借錢。但在現今社會,想不負債其實很困難,就像買樓要做樓按,已經是其中一種負債,信用卡又是負債,借孖展炒股亦是,還有目前很多人做的保單融資,都是一種借貸。

其實借錢並不是罪,如果計好數,還到錢,賺到息差之餘,還可以賺取槓桿倍大回報。所以劇中第二男主角曹尚佑,是一個天生的資優生,在證券業打滾時,便懂得炒期貨賺取回報。可惜就是過度槓桿,沒有顧及風險,結果投資失利,欠下巨債,最後還要虧空公款,連母親的店也輸掉。

投資永遠不會順風順水,每次做槓桿,不要只顧看回報,也要做定最壞打算。一旦結果不似自己預期,要計好自己最多損失多少,這個損失是否自己可以承擔,能否中途止蝕減低損失等等,都是投資前必需考慮的因素。

 

3. 買保險 最好醫療保障

劇中有一幕提到,男主角的母親因為患上糖尿病,腳部嚴重腐爛,需要做手術以保性命。可惜的是,男主角因為沒錢供保險,結果無法付龐大的醫療費用,無奈要第二度參加遊戲。雖然男主角最後勝出,但母親因為得不到及時治療,仍然要離世。

很多人都會視保險是一種負擔,自己從未索償過,覺得每年都在「白供」。但世上沒有從不患病的人,尤其是都市人壓力大又少運動,食無定時,更易患上不同疾病。還有像天災、車禍等突如其來的意外,這些都是無法預視的風險。

假如不幸患癌症,醫療費隨時過百萬,這筆錢足以令大家失預算。其實保險也是一種槓桿,每年付出一萬數千元保費,但可以換取數十萬甚至過百萬元的醫療保障,將醫療風險轉嫁予保險公司,大家在財務上便會有更好的預算。

 

4. 金錢不是萬能 很多東西比錢更重要

劇中飾演001號參賽者的老伯,其實是個有錢人,但因為腦內患有腫瘤,改變了人生,更概嘆:「身無分文的人跟家財萬貫的人共通點是什麼?就是人生毫無樂趣可言。」所以他才想出了這個死亡遊戲,更自己成為參賽者,藉此追求樂趣。

至於主角在贏得巨額獎金後,可是他也不快樂,回到現實社會後分毫未用過獎過,終日無奈度日。

這個劇中最重要帶出的訊息就是,人窮花很多時間去追逐金錢,但如果因此失去了親情、友情、健康等等,是否值得?

人要活得精彩,必需要有目標,做有意義的事,金錢只是幫大家達成目標的其中一種工具,例如創業大家需要錢,讀書需要錢,所以我們要懂理財,但不應以賺錢為最終目標,這樣只為淪為一個不擇手段的金錢奴隸。

 

SAMMI
專欄作者簡介:曾在財經雜誌擔任高級記者及執行編輯,現從事理財策劃及數碼媒體行業,持牌保險及強積金中介人,熟悉財經市場運作,亦對坊間的理財產品有深入分析。Facebook Page《保險百科》《理財急症室》及YouTube《Sam Sam Channel》主理

(原文刊登於2021年10月1日《香港財經時報Business Times》)

 

Comments are closed.

Mission News Theme by Compete Themes.